2019年1月20日

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

作者 小戒

应戒友留言要求,今天发一篇关于如何克服社交恐惧症的微文。

两个小男孩在操场上走,一个胖胖的小男孩跟在后面,走在前面的小男孩嘲笑他:“就你这样还想学足球?”中间的小男孩态度更加恶劣,对胖男孩说:“干吗?要打架吗?”胖男孩听着前面两个男孩的不善的言语,倒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睁开眼睛之后他说:“我确实足球踢得很差劲,但你们踢得特别好,我想和你们学,可以教教我吗?”前面的男孩挑衅的口气立刻就改变了:“其实你也没有这么差,如果你想学的话,我还可以教你两招。”这虽是小孩子之间的事,但后退一步,虚心求教,却可以使激化的气氛在转瞬的一刹那间发生了质的变化。

社交关系的好与坏,与人们的心理有很大关系。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社交中总交不上朋友,总是处理不好自己与同事、家庭、上司等之间的各种人际关系,我有不少这样的咨询客户。我总结了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社交中的不良心理状态阻碍了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这种不良心态发展到极点就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又名社交焦虑症(Social Anxiety),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患者对于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仔细观察的社交或表演场合,有一种显著且持久的恐惧,害怕自己的行为或紧张的表现会引起羞辱或难堪。有些患者对参加聚会、打电话、到商店购物或询问权威人士都感到困难,这就比较严重了。

社交恐惧症的具体表现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恐惧被别人注视;恐惧自己会做出丢脸的言谈举止或表情尴尬;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张口结舌;怕吃饭时由于有人注视而丑态百出;恐惧得手发抖以致无法写字;害怕在公共场所呕吐等;回避见人和出席所有公众场合;焦虑、面红、心慌、震颤、出汗、恶心、尿急等;在公共厕所里因恐惧而解不出小便。

据统计,平均每10人中就有1人为社交恐惧症所苦,但就诊者寥寥无几。不及时治疗的后果是什么呢?许多患者因长期处于人际关系障碍及社交功能丧失的情况下引发了酒瘾、毒瘾或抑郁症等精神疾病。诗人约翰·唐曾说:“没有别人,你即是一座孤岛。”在正常的生活中,内向者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自己孤立起来,否则,你就是生活在一座孤岛上,难道你想过鲁滨逊的生活吗?

(一)突破内向社交障碍

内向者社交心理障碍的成因,究其根本是他们喜欢将别人作为镜子来照自己。内向者总喜欢剖析自我,反省自我,当剖析和反省过于严厉时,就会对自己的表现产生怀疑。他们生怕自己表现不佳,影响了自己的形象,他们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不好的表现,常常会想,别人是怎么看自己的?这种担心像包袱一样压在心里,让他们在人前不能自如地表现。

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

正是这种“患得患失”使得内向者在社交中,会产生自卑、猜忌、怯懦、逆反、冷漠等心理,这些心理使得在交往中与别人形成隔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的确是很不好的。

那么,内向者应该如何克服社交心理障碍呢?不妨来做一个小测试,你在朋友眼中是什么样的人。很多年轻朋友都想知道自己在朋友面前的形象,这个测验可以满足你的要求。当你发现你的朋友把东西遗忘在你家时,你认为采取以下哪种办法最合适?

A。立即给朋友送去。

B。通过电话或信函,约他到咖啡馆见面,然后把东西交给朋友。

C。托人带给朋友。

D。暂时放在家里,以后再考虑如何办。

答案分析:

选择A的人:你是一个有大胆与冷静两种特性的人,凡事能以整体的利益为重,不会被眼前的小利所诱惑。

选择B的人:你是一个态度很积极的人、头脑很灵光,工作能力非常强,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缺点——自信过盛。

选择C的人:你是一个乐天派的人,喜欢帮助他人,只是一旦他人对你有所求时,即使自己做不到的也难以拒绝。

选择D的人:你是一个小心谨慎型的人,绝对不会鲁莽行事,有强烈的责任感,也因为责任感太强而产生了些压力。

(二)正确认识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一种心理倾向,即人很容易受到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出现自我知觉的偏差,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

这个效应是以一位广受欢迎的著名魔术师肖曼·巴纳姆来命名的,他曾经在评价自己的表演时说:“我的节目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所以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

这项研究告诉我们,每个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请教过算命先生后都认为算命先生说的“很准”——这就是“巴纳姆效应”的本质,承认大家都认可的交集共识,傻傻地骗了自己,却高兴地往人家口袋里塞钱。

内向者也常常会陷入“巴纳姆效应”中,在“内向”的标签下,他们往往会丧失自己的个性,只认识到共性,认为自己就应该敏感多疑、心绪消沉、胆小软弱、固执拘谨、不善交际,让这些标签压得很重。于是,有时候他们完全否定自己,希望能够通过改变自己的内向性格,提高自己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进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看了许多人际关系方面的书籍,也学了许多人际关系的技巧,可是却发现收效甚微,效果不明显。因为改变自我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都向别人看齐了,你的个性哪去了呢?

有这样一个测验情商的题目:有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是一个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后,她醒来发现自己*时,猜猜她第一个反应会是捂住哪里呢?第二张照片就是答案。

猜的结果当然很多,最多的就是胸部、下身等隐私部位。而第二照片的答案是尖叫一声,然后用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不愿面对自己的例子,很多人因为自己有“缺陷”或者自己认为是缺陷,就通过自己的方法把它掩盖起来,但这种掩盖实际上也像上面的落水女人一样,是把自己眼睛蒙上,只是欺骗自己,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这就决定了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自卑感存在。但处理得好,会使自己超越自卑去寻求优越感,而处理不好就将演化成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另外,自卑容易销蚀人的斗志,就像一根潮湿的火柴,再也燃不起兴奋的火花。我经常告诉一些内向者,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明白地认识自己后,会发现,缺陷也许并不可怕,说不定是另一种独有优势,就像第一章所说的“钝感力”、“一根筋”等。

(三)每个人没有缺点,只有特点

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发展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实的自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人们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不要害怕,也不要去故意隐藏这些缺点,理应努力克服,请别人提意见帮你改正。内向者更应该晒到阳光下,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有益于他人,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

PS:你喜欢唱歌吗?你有多久没有大声把自己的心声通过嗓子发出来了?

小戒支招:想戒撸,请爱上唱歌,爱上高音把,内心的空洞可以通过大声呼喊去宣泄,高声唱歌便是途径之一。期待你有一天你敢于在观众面前亮出嗓子。最近小戒看“快男”有感而发。。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