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

戒色感悟之世界观,方法论

作者 小戒

作者:?路漫漫其修远兮?编辑:小戒

为人应当“庄子魂、孔孟心、墨者意”,处事当“易理观,从李聃”,前三者是世界观,后二者是方法论。

(一)庄子魂

戒色两年,首要的感悟就是为人当有庄子之魂。

何谓“庄子魂”?读《庄子》,文者叹其笔墨,研究作文之法度,哲人叹其视野,研究处事之观点,我读《庄子》感受的则是对万物灵性的尊重和对生命的豁达:卷首相互争辩的动物、托梦木匠的老树、求水的鱼。。。庄子笔下多拟人,为文者啧啧称赞文笔高妙,但试想一个心中无物、眼中无灵的人,怎能如此细致入微地体察动物乃至“死”物的心意并活灵活现的加以表现?老妻去世,他人哭哭啼啼,庄公击盆而歌,曰履尽人生义务,安详而去,是乐;临终之时,弟子愁其后事,庄公指天划地,曰“天地为棺椁”,如此人生何其快哉!

戒色戒色,为何戒色?为了自己的身体戒色?为了自己转运戒色?为了保住福贵戒色?不!不!不!戒色是因为身边的每一件事物都蕴含灵性,啁啾的飞鸟、撒欢的猫狗、静默无言的老树、活泼美丽的女孩、奄奄一息的病残者。。。。无论是人、是动物还是所谓“物品”,各有其灵,戒色,首先是敬畏万灵。如果按上文的“世界观”划分,就是所谓“灵性主义”,世界是物质的,但万物均有灵性,对灵性的侵犯会在灵性的层面直接发生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的关联,最终在物质的层面产生间接作用。知灵性方可语万物,有敬畏才会有自制。主动感受身边人与物的灵性与情志,才有世间的“缤纷万千”,才谈得上理解他人、谈得上与人沟通、与人交心。

“庄子魂”的另一面就是“张扬”,张扬自己作为人的灵性。“我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世界要赋予我灵性。我和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我和世界的关系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而又各现其性”。谈“豁达”简单,谈“为什么豁达”就太难了,一个人可以天天把“豁达”挂在嘴边,但没有“庄子魂”,不体察到自己的灵性,不体察到万物的灵性,不能感受人生每一时每一刻灵性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就不能理解“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这句话。

“我”就是我,“我”的灵性的舒张就是我的人生意义,无论世俗眼光中得意也好、失意也罢,无论心仪之人(欲结交的佳友、移情的对象)接受你也好、相敬也罢,我活着,还继续在活下去,体会、接触他物,展现己身,我不可能因为身外事物之变而变,扬也好、抑也罢,“我”都是那个“我”,作为“我”而不是别人眼中的“XX”活着,这就是人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我坛的兄弟姐妹中,因一时不如意淫色、破戒者颇多。破戒后懊恼者更多;生活中身累者多,由于过度的牵挂心累者更多,何不都安个“庄子魂”,拨开云雾见青天?

(二)孔孟心

孔孟之道,我坛兄弟姐妹们大概都很熟悉,“入世之学”嘛。但何谓“入世”,你说得清楚么?“投身社会”?为啥呀?“为了实现XXXX……”“你自己信你刚刚说的么?”“……”世人皆以投身社会体系为“入世”,却不知“入世”与“混世”差得远了。

什么是“入世”?有独立的“我”才谈得上“出”与“入”,消极地坐等自己被改造不是入世。故入世者,一立志,二践行。孔孟时代,礼崩乐坏、行虎狼之道,当时的道德与理念的守望者对世界的感受,较之今日论坛诸君对世道的抱怨有过之而无不及。孔子和他的徒孙孟子,一立定心意弘扬仁义道德,二坚定信念不受外物影响,三身体力行百折不回。如果说“庄子魂”让我们安身立命,那么“孔孟心”则用以处身立世:“庄子魂”之下,树立了敬畏万物的信念,以此作为处世之道,并按照自己的情志兴趣选择某一个领域和方面去具体贯彻,可谓“立志”;立志之后,坚定敬信,无论外界奇谈怪论何许,皆以为浮云,并在生活中力行贯彻不动摇。

戒色中的兄弟姐妹们,你们真的信戒色吗?信了真的在力行吗?不要急着回答“信”,想想:要是真“信”,干嘛老问“啥时候身体复原”啊?你见过真诚信佛的成天问“啥时候我能修成正果”吗?不要急着回答“我在力行”,想想:要是真在“力行”,您老还能时不时感伤一把,天人交战“要不要去看A片”?

(三)墨者意

墨者,墨家信徒也。墨家给人的印象就是“股无胈,胫无毛”,终日忙绿至此。忙碌为何?不为名利,专为兼爱,因为关心身边每一个人,所以努力为身边每一个人服务。“墨者意”取者此也。正如汉军曾经提到过的那样,开始戒色以后的人,是不会闲下来的,照顾父母、帮助身边的人、充实自己……那一刻能得闲?生活,就是要有墨家的意味,可以轻松一下,但不可以清闲;可以闲静,但绝对不可以“闲散”,即便是坐着休息,也得努力会意,会周身万物之意,思己之行为端否。也许你会问:“弄得生活每一刻都感觉紧绷绷得,有意思么?”那我也要反问兄台一句:世界创造了我们,安排你的大脑和身体24小时处于或高或低的工作频率状态,这些器官有意思么?古人云“天人合一”,你的身体器官如此,那你也是如此。

(四)易理观

上一次谈戒色期间的男女关系时,我就提到了易理,并且和无奈兄作了一番探讨。谈到易理,总是容易想到占卜,并引发“占卜是不是迷信”的问题。而依我读易所见,易理是我们用以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最佳方式,常言远古“以占卜决事”,占卜决事固然有所谓“迷信”的一面,但反过来想,诸事决事而社会得以维持,何也?因为无论占卜出何种“象”,占卜官和受领占卜结果的人绝不会机械地套用“辞”进行解读,那不符合“易”字;他们是从每一个“象”慎终追远,利用易理、结合现象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象”所起的,不过是类似文章“引子”的作用罢了。

从具体角度论,我上次推荐大家“读易而不解易,以待事证易”,读读易经,看到几句奇怪的话不懂,且记着,留待他日何事令你突然想起此语时,自然吃透。

从抽象角度论,运用易经作为方法论看待问题的核心就是: 透过现象,直达本质、不拘于表现,例如男女各为阴阳,何为真阳、何为毒阳,阴阳何以相伤、何以互补,种种微妙,世人都说易理是世间万物的抽象,此话不假,但如何抽象、怎样正确归位、如何运用易理作抽象分析、抽象分析的结果又如何重新具体化?这些奥妙,我想说,但说不清,只能留待诸位自己体验了。

(五)从李聃

李聃,老子也。“从李聃”?拜托,你要我无为而治啊!对又不对,《道德经》的方法论有“无为而治”,但又远不止“无为而治。”

先谈谈“无为而治”,你知道啥叫“无为而治”吗?

老子为何让我们“无为”?因为他认为“有为”逆天。要注意的就是这里,“有为”逆天,那么如果你的行动不是“有为”呢?

懂了吧,为什么“无为而无不为也”,顺大势作为,无势则待机,有机则造势,势成则顺为,何事不可为?反过来逆天逆势,自然做不成什么,比方我上文提到的那些戒色一定要强压身体,即便是看到异性后正常的一些身体反应都疑神疑鬼要去压制的人,那就是“逆天”,就是有为。

有些人戒色,身体比较安静时就主要读书、做精细活,身体哪天躁动了,不是坐在凳子上想“不要不要不要”,而是跑出去做高强度身体锻炼或者在家里干重体力活,练得一身舒服,色欲几乎没发,这就是“顺势而为”;有的人思想观念没有正气,他就先看书、先去帮父母搭手、先每天读书、做好事(即便不是纯心),忙忙碌碌让自己不得闲,等到后来正气足了,觉得淫色很恶心,不费力就戒了,那就是“待机、造势、顺为”。